您的位置: 成果示范 >> >>工作举措
工作举措
中心建设工作坚持“科学规划、共享资源、突出重点、提高效益、持续发展”的指导思想,以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,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,以建设虚拟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,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发、管理与共享平台建设、教学与管理队伍培养、管理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工作,具体包括:
1.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
发挥控制科学工程学科专业优势,积极利用虚拟仿真联盟企业的开发实力和支持服务能力,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,创造性地建设与应用了机器视觉感知与智能识别虚拟仿真实验、高速列车高维感知与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验、无人机危情巡检虚拟仿真实验、医工融合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资源22门,形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群,并获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。
2.构建虚拟仿真实验管享平台
设计了门户网站及管理后台、数字化资源管理、教学全过程管理、数据统计、互动交流通知、实验项目开放共享等模块,构建了具有开放性、扩展性、兼容性、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管理平台,实现校内外、省内外及国内外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,服务于20余所学校,20000余名学生实验教学。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,形成了项目与课题驱动的校企共建共管新模式,学校与科研院所、企业对接技术与用人需求,设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,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,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服务支撑体系。
3.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管队伍
建设了由理论课程负责人、学科带头人、企业开发工程师、实验指导教师、专职管理人员结合的复合型教学队伍团队,核心骨干人员59人。另外,制定并实施《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综合培养实施办法》,采取授课导师和助课制度,结合团队成员学位提升、学术与教改会议交流、实验技术队伍骨干培训等措施,提升教学队伍整体水平,形成了一支教育理念先进,学术水平高,教学科研能力强,实践经验丰富,勇于创新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。
4.建立虚拟仿真实验管理体系
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充分使用为目标,系统制定并有效实施了《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工作绩效考核办法》、《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经费使用管理办法》、《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发展规划》等政策措施。通过建立专家听课、同行听课以及校院两级教学信息员督导机制建设,强化教学质量日常监控,建立控制学院实践教学评教系统,形成了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效果考核、评价和反馈机制。